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名城->沧桑巨变

解放70年来武汉文学创作的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5-20 15:05 来源: 未知 访问:

1949年5月16日,是武汉解放日。经过70年的发展,武汉文艺创作形成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活跃繁荣新局面,创作出了一大批蕴含武汉文化底蕴、具有地方特色,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武汉文学创作明确了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理论指导,坚持“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出以讴歌新时代、表现革命斗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塑造新形象为主题的作品,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共和国颂歌成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诗歌主旋律,绿原的《江南早春》、贺捷的《祖国,我响应您庄严的号召》、胡天风的《我们的旗》、李季的《菊花石》都是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散文创作以记叙革命斗争,歌颂新中国建设,赞美社会主义新人物、新风貌和宣传政治运动的作品为主,抒发个人情感、描写普通人生活的题材很少涉及。报告文学方面较有影响力有李美贤的《新花木兰——郭俊卿》、李蕤的《长江大桥的日日夜夜》、碧野的《开城前沿英雄阵地巡视》。小说创作题材集中于反映民主革命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农村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工业建设等方面的新人新事。吉学霈的《一面小白旗的风波》曾被译成俄、英文,改编成话剧和电影。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在武汉写成,梁斌的《红旗谱》、辛雷的《万古长青》都是较有影响的作品。这一时期剧本创作受到观众欢迎和有全国影响的优秀剧作比较多,汉剧《血债血还》(获得武汉市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特等奖),楚剧《万里长江第一桥》、京剧《易水曲》、话剧《劈金匾》以及歌剧《洪湖赤卫队》影响比较大。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反胡风”“反右”政治运动及“左”的冒进、浮夸风,使文学创作受到严重挫伤。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武汉文学创作虽然也出现了个别有才华的作家和作品,但大量呈现的是虚假的繁荣。大批作家受到迫害,被迫停笔,一些曾经为文学繁荣作出贡献的作家依旧笔耕不辍。文化大革命前李冰写的《巫山神女》、曾卓写于1970年的《悬崖边的树》在文化大革命后均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其中《悬崖边的树》(诗集)获全国1981年文学奖。碧野这一时期创作出长篇小说《丹凤朝阳》,姚雪垠完成了《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武汉文学界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过拨乱反正,极大地解放了艺术生产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改革开放之初,一系列优秀作品问世为武汉新时期文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7年,《李自成》第二卷出版,徐迟发表报告文学《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曾卓诗集《老水手的歌》、散文集《听笛人手记》出版,这些作品的问世为武汉新时期文学打下了坚实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至中期,一批中青年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其主要代表作有王振武的《最后一篓春茶》,喻杉的《女大学生宿舍》,姜天民的《第九个售货亭》,方方的《“大篷车”上》《十八岁进行曲》,绍六的《镶金边的云彩》,周翼南的《珊妹子》,董宏猷的报告文学《王江旋风》以及中年作家杨书案的《九月菊》《长安恨》《风流武媚娘》等作品。

根据喻杉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女大学生宿舍》

1987年以后,武汉的文学创作有了新的飞跃,文学“汉军”崛起。方方、池莉、刘醒龙、董宏猷、邓一光、陈应松等一批中青年作家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关注着社会现实,创作出大量的“汉味小说”“汉味散文”,其作品均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产生了轰动效应,标志着文学“汉军”的崛起。代表作品主要有方方的《风景》《黑洞》《落日》,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汉口,永远的浪漫》,刘醒龙的《凤凰琴》《分享艰难》,董宏猷的《我爱武汉的热干面》《十四岁的森林》,邓一光的《家在三峡》《我是太阳》。1996年12月,罗高林创作的长诗《邓小平》出版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之后举行的全国文艺界两代会将此诗作为个人作品集以礼品形式赠发与会代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10余年间,武汉作家创作出版长、中、短篇小说和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各种文集170余部,其中,武汉文学院专业作家发表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60余部,获全国性奖励的作品186篇(部)。其中,报告文学《你是一座桥》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我是太阳》被选为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9部委向建国50周年献礼的10部长篇小说之一。

进入21世纪,武汉文学作品硕果累累。2000年以后,武汉地区形成了以武汉文学院为骨干的文艺创作队伍,创作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种奖励。代表作品有:2000年,池莉的小说《心比身先老》、刘醒龙的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董宏猷的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2005年,池莉的中篇小说《云破处》被法国话剧院改编成同名话剧,上半年连演40余场,场场爆满,当地媒体评价这是近几年成功改编外国当代小说的典范之一;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如此多娇》《滴泪痣》《捆绑上天堂》也纷纷改编成影视剧。2006年,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获得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大奖,并获得第一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决审团奖;董宏猷的长篇梦幻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入选“中国儿童文学百年百部经典”首批书目并出版。2007年,池莉的长篇小说《所以》,由人民出版社首印20万册,出版后一直雄居全国图书总榜的前十名;董宏猷创作的“胖叔叔幽默小说系列”、刘醒龙创作的随笔集《女儿是父亲前世栽下的玫瑰》在读者中也引起不同反响。2008年,一批专业作家深入基层,贴近实际,佳作频出。池莉创作出版非虚构长篇小说《来吧,孩子》获得中国图书出版行业第一个上市公司辽宁省图书出版发行集团十本好书奖,池莉创作的小说《生活秀》由武汉京剧院改编为现代京剧《吉庆街生活秀》,演出获得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现代戏一等奖;刘醒龙的《刘醒龙作品精选——跨世纪文丛精华本》《刘醒龙自选集》、董宏猷的《胖叔叔系列——窗台上的动物园》《超级妖精大奖赛》、邓一光创作的长达80万字的两卷本长篇小说《我是我的神》、胡发云的中篇小说集《隐匿者》出版。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获得中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圣天门口》获得“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创作奖”。林白的《妇女闲聊录》获得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阿毛获得“华文青年诗人奖”,任蒙获得首届“全国孙犁散文奖”等。2011年,专业作家池莉创作发表中篇小说《她的城》,该小说先后被《北京文学·中篇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三联生活周刊》《新民晚报》等文学期刊转载,并获得“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优秀作品奖”。

十八大以来,武汉地区文学创作全面繁荣。池莉创作的中篇小说《她的城》泰语版在泰国王宫首发,散文《不仅仅是左手》被选入《小学生经典阅读》(三年级);2015年创作的诗歌集《爱是终身的事》在《上海文学》第十二期诗歌版全版推出。刘醒龙发表的中篇小说《音乐小屋》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编选的《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年选》,长篇小说《蟠虺》2015年获第九届中国书业“年度图书奖”、中国出版协会2014年年度三十本好书奖、第六届中国图书势力榜2014年度十大好书等大奖,出版了散文集《一滴水有多深》、《寂寞如重金属》和随笔集《人是一种易碎品》。2015年创作的随笔《灵魂的底线》在《光明日报》整版刊发,散文《寻找文学的绿水青山》在《人民日报》整版刊发。作家董宏猷创作出版小说集《五颜六色的梦》,出版“董宏猷纯真书品”(《山鬼》《战争在晚自习爆发》《少男少女进行曲》),并被选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小说集《黄月亮》获得2011年冰心儿童图书奖,儿童小说《好大胆与好小胆》获得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董宏猷经典作品珍藏本”(《长满小鸟的白桦树》《快把阳光存起来》《宇宙中的萤火虫》《雪原上的红狐》)、中短篇小说集《月光曲》《阳台上的梦》、彩色绘本《清清甜甜的菊花茶》出版。作家林白201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北去来辞》被中国作家协会评为重点扶持项目,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王晓英长篇小说《雪花在斯图加特飞》获得湖北省首届网络小说大赛一等奖。《任蒙散文选》获得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王汉清的长篇报告文学《起航信义之船》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信义兄弟》,电影《信义兄弟》获得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二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徐世立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一个孩子的战争》2013年2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13个中央主流媒体评为“2012年度大众喜爱的50本图书”文学类第一名。车延高诗集《向往温暖》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人阿毛创作并发表诗歌60多首,并入选《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集,有10多首诗歌被推介到国外。李修文创作的小说集《浮草传》被列为中日优秀青年作家作品集萃,2014年创作48集电视剧《十送红军》,是中央电视台“中国梦”展演的首部电视剧,也是韩国电视台购买中国的第一部红色题材电视剧。彭建新创作的“红尘三部曲”中的《孕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湖北省各影院上映,影片充满了浓郁的汉味和独特的地域风情,被誉为近代汉口的“清明上河图”。

车延高诗集《向往温暖》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作者:陈杰)

参考文献:

1.《武汉市志文化志》,武汉大学出版社;

2.《改革开放四十年鉴》,武汉出版社。

扫码查看手机版

  •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