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名城->沧桑巨变

蛇山也叫过头陀山

发布日期: 2022-01-30 15:01 来源: 长江网 访问:

董玉梅 湖北武汉人,武汉地方志专家,武汉文史馆馆员

南北朝时期,蛇山上建起了一座佛教寺庙,称为头陀寺。这座存在了千余年的古庙,在明朝时改称为观音寺,后被毁。今天提起头陀寺,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但是在唐宋时期,头陀寺可谓辉煌。诗人黄庭坚这样形容:“头陀全盛时,宫殿梯空级。”也就是说,头陀寺全盛时,宫殿从山下江边延伸到了山上。

很多名人都来过头陀寺。公元759年,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程途中在江夏(今武昌)遇到故人南陵县令韦冰,两人一起游览头陀寺后,李白留下的《江夏赠韦南陵》一诗,诗中有“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之句。白居易在黄鹤楼上吃酒,酒后写有《赴黄鹤楼卢侍御宴》诗:“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唐末,著名诗人皮日休的读书堂就设在头陀寺内。同时代一个不太著名的文人来鹄暂居武昌,写下了《鄂渚清明日与乡友登头陀山》一诗,从这首诗的标题中,我们得知了一个重要信息,即蛇山一度被称为头陀山。

头陀寺的著名,一个重要原因是寺里有块《头陀寺碑》,碑文大气磅礴、文字精美,不妨一读碑文开篇:

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南则大川浩汗,云霞之所沃荡。北则层峰削成,日月之所回薄。西眺城邑,百雉纡馀。东望平皋,千里超忽。信楚都之胜地也……

这篇碑文,是南北朝时人王屮撰写的,王屮是郢州的官员。他的碑文记述了头陀寺的创办时间在南朝宋大明五年(461),创建人是僧人慧宗。齐建武年间(494—498),郢州的官员们为官勤政,郢州城内百姓生活富足,因此,官府决定重修头陀寺,郢州城内出现了“民以悦来,工以心竞”的盛况,武昌有了一座“层轩延袤”“飞阁逶迤”的恢宏名寺。建设完成后,王屮撰写了文采飞扬的头陀寺碑文。

因为碑文太漂亮了,文人墨客都很喜欢诵读,形成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唐初著名书法家殷令名,留下的书法代表作之一就是《头陀寺碑》碑文。唐中期著名的画家、宰相韩滉把这幅墨迹视为珍宝,在墨迹上留有题跋和印章。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也非常心仪这幅墨迹,用王维的《古帝王图》来交换;他换到《头陀寺碑》墨迹后,又找朋友来鉴定,确定是真迹,非常高兴,当即为这幅墨迹题了跋。

南宋陆游写有《入蜀记》,详细记载沿途的所见所闻和风俗民情。他在武昌逗留期间看遍名胜,对头陀寺碑的记载非常详细。从他的记载中,可知头陀寺曾毁于兵火,后来重建,新的《头陀寺碑》是唐开元六年(718)立的。这块碑也很有故事,新碑的碑文墨迹是苏州刺史张庭珪(658-734)书写的,张庭珪善写楷书、隶书;碑阴由南唐名臣韩熙载(902-970)撰,题额是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920-974),几位参与者之间相隔了两百多年。

蛇山上的头陀寺以及头陀寺碑,在唐宋两朝,可以关联到这么多名人大家,这段历史就不仅仅只关乎佛门了,其中沉淀的还有艺术史、文化史以及诸多文化深意。

(作者:董玉梅)

扫码查看手机版

  •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