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名城->风景名胜

高山流水有知音

发布日期: 2020-01-21 20:01 来源: 武汉地方志办公室 访问:

汉阳古琴台记载着一段动人的“高山流水有知音”的故事。该故事流传千古,脍炙人口。故事中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这一对知音,千百年来成为世上生死不渝的友谊楷模。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

据明末话本选集《今古奇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记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氏,仕至晋国上大夫的俞伯牙,精于音律善操琴。有一年奉晋主之命使楚,办完公事,张一风帆,返乡省亲。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值中秋,适逢雨止云开,明月当空,伯牙在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抚琴案间,以遣情怀。方弹一曲,琴弦忽断,伯牙大惊,料有人听琴,遂下船察看,见有樵夫立于岸上,经两厢辩琴论艺,伯牙始知此人非俗士,于是邀其入舟,此人乃钟子期也。此时,伯牙续弦再操瑶琴,始奏一曲志在高山,钟子期听了,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续奏一曲意在流水,子期又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曲高山流水喜遇知音,上大夫与樵夫结为友,相约翌年中秋在钟家重聚。一年以后,俞伯牙重回故地时,子期不幸离开了人间。伯牙面对一丘新土,悲痛欲绝,便在坟前抚琴祭奠,重弹“高山流水曲”以寄托哀思,琴声惊天动地,哭声悲切,招来山中黎民百姓围观,闻琴韵铿锵,鼓掌大声而散。伯牙见此情景更为伤心,对天长吟:“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吟罢,伯牙从衣间取出小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从此碎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由此,“高山流水有知音”传为佳话,千古不衰。如今,富有传奇色彩的伯牙台、碎琴山、琴断口、钟子期墓在何方?

伯牙台,一名古琴台,又名碎琴台。据《汉上琴台之铭》记:“自汉阳北出二里,有丘焉,其广十亩,东对大别,左界汉水,石堤亘其前,月湖周其外,方志以为伯牙鼓琴,钟期听之,盖在此云。居人筑馆其上,伯牙名之曰琴台。”台在汉阳月湖之滨,较为确切。伯牙台北宋时已有,但历代多有兴废,共和国成立前古琴台断臂残垣,荒草离离;1953年,武汉市总工会以琴台为址,兴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1957年,武汉市政府拨款对伯牙台进行了全面修葺,增设了许多景点,琴台廊馆,古朴典雅,绿树浓荫,湖水拥抱,真是一处独具特色,融名胜与风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武汉的三大名胜之一。

伯牙摔琴之地,后人称为碎琴山,位于汉阳琴断口仙女山附近的平塘渡,现属汉阳区永丰街道管辖;琴断口应是当年俞伯牙停舟抚琴,被钟子期听到后,琴弦突然断了的渡口,位于汉阳汉江上游一个小镇。钟子期墓,位于蔡甸区新农乡马鞍山南麓的凤凰嘴,曾有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所立的“楚隐贤钟子期墓”碑一座。1980年重修旧墓,墓高1.3米,依山傍水,矮山护冢。1987年,按原碑文重新立碑,碑高1.5米,宽0.7米。现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陈杰)


参考资料:

严昌洪,肖志华.武汉掌故[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2.6              


扫码查看手机版

  •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