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名城->人物春秋

中国第一位钢铁冶金工程师——汉阳铁厂厂长吴健

发布日期: 2019-03-29 18:03 来源: 未知 访问:

吴健,字任之,1874年出生于江苏省上海县。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八年,辞去教职后,被盛宣怀聘为南洋公学英文教员。1896年,盛宣怀应张之洞邀请,主持汉阳铁厂工作。从189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20多年,汉阳铁厂的总工程师一直由外籍人担任,聘请外籍工程师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所以盛宣怀一心想培养中国自己的工程师。1898年,盛宣怀开始从南洋公学和北洋学堂毕业生中物色优秀者赴欧美等国深造。1902年,吴健被盛宣怀选中,作为汉阳铁厂第一个被选派的留学生,赴英国留学深造,就读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钢铁冶金专业。

1902年10月,吴健以吴治俭之名与汉阳铁厂签订出洋留学保证书。1902年底,吴健抵达英国,先就读伦敦城市行业技术学院。1904年,作为谢菲尔德大学第一位外国留学生,吴健进入谢菲尔德大学攻读冶金专业,接受全面培养。谢菲尔德大学AISM资格认证考试非常严格,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考试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冶金专家。1907年,吴健成功取得钢铁冶金职业会员认证AISM,成为该校为数不多的获得AISM资格认证学生之一。1908年7月2日,吴健参加了谢菲尔德大学第一阶学位授予典礼,并被授予冶金学士和冶金硕士学位。

1908年底,吴健学成归国回到汉阳铁厂。当年,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成为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作为汉冶萍公司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最大的钢铁企业。1909年,吴健被聘为汉阳铁厂总工程师,立即投入到汉阳铁厂的扩建和生产工作中。1908年至1910年,汉阳铁厂先后增建250吨(477立方米)高炉,30吨马丁炉(平炉)4座,150吨混铁炉1座,以及部分轧钢设备和附属设备,钢铁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吴健为此作出了贡献。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汉阳铁厂部分关键设备在炮火中损坏,被迫全部停产。辛亥革命胜利后,汉阳铁厂急需马上恢复生产。此时,外籍技术人员已全部遣散回国,恢复工作全部落在中国技术人员肩上。1912年,吴健被汉冶萍公司任命为修复汉阳铁厂的工程总工程师,负责铁厂设备修复和生产恢复工作。1913年汉阳铁厂基本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生产水平。如此庞大的近代新式钢铁企业恢复投产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独立完成,彻底改变了过去汉阳铁厂依靠外籍工程师维持建设和生产的局面。1913年5月,吴健被任命汉阳铁厂厂长,兼任化验股股长,汉阳铁厂的技术工作从此由中国工程师领导。

1900年时的高炉工人

1914年到1919年,吴健主持的汉阳铁厂达到鼎盛时期。他团结和启用了一大批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汉阳铁厂的生产和建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钢铁价格暴跌。1921年北洋政府改变钢轨标准,造成汉阳铁厂近5万吨钢轨无销路,汉阳铁厂逐步走向衰落。

吴健在汉期间,还受命筹建大冶铁厂。筹建时资金不足,向日本借款,但日方提出苛刻条件,最后签订的合同中规定:一切工程与购办器械以及出入款项等事宜,无论巨细,均须与日方顾问协商进行。1916年,汉冶萍公司委任大岛道太郎为大冶铁厂建厂总工程师,并兼任工程股股长,总管全厂的工程事务。在设计施工中,大岛道太郎独断专行,不接受吴健的意见,致使工程技术和施工质量产生很多错误和问题,加大建设费用,投产困难,建设中偷工减料,造成水塔渗水、房屋倒塌、人亡的严重事故。

清末汉阳铁厂门楼

1921年冬,大岛道太郎病死。吴健兼任大冶厂总工程师,主持大冶铁厂筹建和组织生产工作中,最终完成大冶厂的全部筹建工作。1923年5月,吴健调任汉冶萍公司上海总公司,离开了汉口,完成了他在汉阳铁厂和大冶铁厂的使命。

扫码查看手机版

  •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