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名城->史海钩沉

蛇山南麓有乃园

发布日期: 2022-07-29 21:07 来源: 长江日报 访问:

董玉梅 湖北武汉人,武汉地方志专家,武汉文史馆馆员。

大成路北侧,有条窄窄的小巷,名为乃园。乃园是蛇山南麓历史过往的一条记录。

清光绪年间,湖北按察使司署使用节余资金、动用署内衙役,在衙署后的蛇山南麓修建了一个后花园,因按察使又称“臬台”,所以,这个后花园时称臬台花园。从武汉山水小志《黄鹄山志》中刊载的“黄鹄山图”可清晰看见,蛇山南麓沿坡而上的山间,有康熙年间布政使徐惺的东山小隐,同治年间观察使袁泰华的江城别墅,晚清修建的乃园等别业山庄。

乃园建成后,成为按察使官员公事之余的读书、游憩之地。因为是衙门禁地,史书上并未留下更多记载。好在还有一块《乃园图记》碑,嵌在原武昌区房产建筑公司与省汽车运输公司修配厂之间的隔墙上。

《乃园图记》上留有三个人物的印记。第一是碑首上有隶书“乃园图记”四字,下有“光绪十二年二月泉唐诸可权题”的题款。第二是碑记,碑记共有四十二行,每行十六字,所以碑记全文仅近七百字。碑记后的题款为“光绪十二年正月庚戌贵筑黄彭年记,固始张仁黼书。”ﻪ细究诸可权、黄彭年、张仁黼三人,每一个人都不简单。

作图者诸可权,曾任江夏县令,为七品官员,因“工书法,善绘画”,所以留下了乃园布局的石刻图。碑记的作者黄彭年,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清代著名学者。《清史稿·黄彭年传》如是记载:“(光绪)十一年,迁江苏布政使。……(光绪)十六年,调湖北布政使,总督张之洞尤倚重之。……然守正不阿,遇库款出入,龂龂以争,虽忤其意,勿顾也。未几,卒。”这位学富五车又刚正不阿的官员,来湖北的时间不长,就病逝在任上。如果没有这篇碑记,黄彭年也许就从武昌史上消失了。河南固始人张仁黼,是光绪二年的进士,也是晚清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担任湖北学政期间,为黄彭年碑记书写的墨迹,被镌刻在乃园碑上。三位官员珠联璧合,为乃园留下了一段精彩的历史记录,成为研究乃园的珍贵史料。

从黄彭年的碑记和诸可权的图中,我们得知,乃园面积约有数十亩,但布局疏朗,视野开阔,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布置亭廊,以争取借入更多的自然景观。东侧以七曲廊为界,使园与官廨隔而不断,达到空间上分隔、使用上方便的目的;西侧以竹栅和爬山云墙为界,云墙又称龙墙,依山就势,起伏若龙。以学律馆为界,乃园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凿石得泉,疏道为溪,将水引入园中;然后临水布置有沤舫亭和暂亭;小溪两侧铺般若台和竹深荷静台,设两座板桥相通,构成以水景为主的环境,宜于赏春花,避暑热。其北,沿磴道拾级而上到达江亭,可观长江的滚滚浪涛和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略上几步即为鹤梅堂,其周梅林环布,最宜赏隆冬雪景。出梅林,至山巅,近及江岸帆樯,水中沙洲,远达青山、金口的江汉诸胜,沃野千里,可尽收眼底;成为秋季眺望湖光山色的佳处,故设有高观台和西升台。

臬台花园何以称“乃园”?笔者以为,乃园之“乃”,当和按察使司署的职责直接相关,作为主管一省司法的衙门,要正确判案并不容易。所以,乃园之“乃”,系取乃字的“缓”和“难”之意,是提醒司法官员们判案时要多查证据,缓下结论。这样的“乃园”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清末,“乃园”便荒芜了。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乃园遗存被全部拆除。

扫码查看手机版

  •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