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史志动态->武汉市动态

武汉市严峻疫情面前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确保高质量完成“年鉴全覆盖“任务

发布日期: 2020-08-18 17:08 来源: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领导全国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武汉是这次疫情防控斗争的重中之重和决胜之地,武汉市、区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志鉴工作开展,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以“起跑就是冲刺”的姿态,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快干实干,年鉴编纂工作全面追平甚至略超往年进度,为顺利完成2020年卷“年鉴全覆盖”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3月3日,武汉志办党组书记、主任王筱武(右排居中)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市疫情防控资料收集、《武汉抗疫大事记》编纂及抗疫期间灵活开展年鉴编纂等工作

疫情凶猛,压力空前巨大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让2020年的武汉市、区两级年鉴编纂出版工作难上加难,压力与挑战前所未有。

业务工作启动延缓近3个月。疫情之下,一切工作围绕打好武汉保卫战展开,市、区两级方志人闻令而动,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力投身抗击疫情主战场,不畏易感染风险,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参加方舱医院、隔离点、定点小区值守,参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强化值班保机关基本运转,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武汉方志人抗疫故事。按原计划正常开展的市、区两级年鉴编纂工作被迫按下暂停键,除疫情防控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之外,其他各项日常业务工作几乎全部暂缓,全市各年鉴供稿单位也同样组织党员干部下沉抗疫,年鉴撰稿等常规工作也暂时让位于抗击疫情的大局,全市年鉴编纂工作总体上较往年工作进度推迟了近3个月。

存史编鉴任务多重叠加。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全面收集记录疫情资料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讲好武汉抗疫故事,展示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形象,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武汉地方志办公室(以下简称武汉志办)以方志人的敏锐和担当,从武汉“封城”第一天就着手组织开展市、区两级抗击疫情的资料收集工作。4月,启动《武汉抗疫大事记》《武汉抗疫实录》编纂工作。其中,《武汉抗疫大事记》由武汉志办年鉴编审处负责编辑,与《武汉年鉴》《武汉城市圈年鉴》编纂出版形成三重任务叠加,年鉴工作面临空前未有的巨大压力。

机构改革冲击影响持续。武汉市机构改革方案于20193月出台。一年来,市、区两级党政机构和职能得到调整,人员和隶属关系等方面出现一些变化,年鉴供稿网络和供稿机制受到很大冲击。武汉抗疫斗争又给年鉴供稿网络建设带来意想不到的二次冲击,市级年鉴组稿工作比往年更难;各区地方志工作机构被撤销,新成立史志研究中心在区档案馆挂牌,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编纂人员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削弱,使得区级年鉴受到的影响更大。

征尘未洗,战鼓又起

“不服周”,是武汉人的口头禅,体现了武汉人民面对困难顽强不屈、勇于拼搏的精神。为确保市、区两级年鉴在年内按时保质顺利出版,武汉市、区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担当作为,努力争取工作主动。

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武汉志办党组根据全市疫情防控的大局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取消全市年鉴编纂工作会议的原定安排,要求相关处室抢抓工作主动,改变“等会议召开、靠领导讲话、要文件通知”齐步走的传统做法,在3月中旬提请市政府印发通知,启动《武汉年鉴(2020)》组稿工作,抢抓先机。年鉴编辑部工作人员利用疫情防控工作间隙时间,以电话、微信、QQ等方式将通知精神传达至供稿单位,联系落实全市138家供稿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员,建立完善疫情之下的供稿网络,第一时间落实供稿工作任务。各区地方志工作机构也及时下发方案,以线上运行和电话沟通的方式启动组稿工作。

积极主动出击。5月初,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全市地方志工作机构下沉党员干部陆续从社区撤回,顾不上身心疲惫,又迅速投入工作,市、区两级年鉴编纂工作逐步恢复正常。武汉年鉴编辑部人员即从疫情防控的战场转向年鉴编纂工作“主战场”,采取非常规手段,迅速推进组稿工作。一是积极组织赠书,将《武汉年鉴(2019)》寄送供稿单位的分管领导、供稿责任人和供稿作者,变过去“以会代训”为今年“以书代训”,要求各供稿单位按照市政府转发的年鉴编纂工作方案要求,以上年度《武汉年鉴》为参考,掌握供稿标准,保证供稿质量。二是主动上门服务,对部分新作者和“供稿大户”“供稿困难户”进行走访,以领导带队、送书上门、当面沟通的方式,利用两周时间,同19家供稿单位的相关责任人面对面交流,有力促进了撰稿工作落实,确保供质量和进度。三是挂图攻坚作战,将年鉴责任分工、供稿进度、编辑计划列表上墙,特别是组稿和编辑进度实行周结周报,对标计划目标,及时催促、指导。

加强调度指导。针对区级年鉴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武汉志办强化调度指导,召开区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会议,作出部署和安排。全面摸排全市13个区年鉴编纂工作情况,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对口联系指导制度,由年鉴编审处工作人员分片区联系指导各区年鉴编纂工作。对机构改革后各区级年鉴篇目方案提出意见建议;对克服疫情影响、千方百计确保进度和质量提出要求;对工作进度明显滞后、存在特殊困难的区进行重点指导,协调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统筹协调推进。在强力推进市、区两级综合年鉴编纂工作的同时,也抓紧推进《武汉抗疫大事记》《武汉城市圈年鉴》编纂工作。4月下旬开始,在前期收集大量抗击新冠疫情资料的基础上,武汉志办组织编写《武汉抗疫大事记》,6月完成初稿,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市委成立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综合组、市卫健委和武汉志办组成的工作专班,负责编纂工作。武汉志办全力参与,加班加点工作,对初稿进行多轮修改完善,并广泛征求意见,目前已形成送审稿。6月底,《武汉城市圈年鉴(2019)》也完成全部编辑工作,进入出版程序。

开局就是决战,奋力赶超争先

武汉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管理后,从5月到7月的3个月中,武汉志办以“开局就是决战”理念全面推动“年鉴全覆盖”,采取非常措施,努力将抗疫期间延误的业务工作赶超回来。至7月下旬,《武汉年鉴(2020)》供稿网络全部建立,供稿渠道畅通,组稿量已完成80%,一审编辑完成50%;《武汉城市圈年鉴(2019)》基本完成出版社审稿,即将付印出版;13个区中,9个区完成组稿和一审编纂工作,另外4个区完成组稿量均在50%以上,总体追平或略超往年工作进度。

7月下旬开始,武汉志办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在全市地方志系统开展“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机关作风大竞赛活动,要求全市地方志工作机构党员干部以“斗罢艰险再出发”的顽强意志,以“勇向潮头立,敢为天下先”的执着,以方志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对标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主动作为,压实责任,克服困难,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方志事业发展双胜利作出积极贡献。市、区两级年鉴工作重点是在强化供稿网络建设、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加快编纂出版进度和确保“一年一鉴、公开出版”上再加措施,狠抓落实。

第二轮《武汉市志》8卷于2008年全部出版,第二轮市辖区区志13部于2010年全部出版。《武汉年鉴》创刊于1985年,至今已连续出版35卷,武汉市市、区两级综合年鉴已连续10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并多次获得全国年鉴质量评审奖项。今年,武汉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常规工作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年鉴编纂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但实现全市“年鉴全覆盖”的目标没有变,高质量按时完成编纂出版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没有变。

下一步,武汉志办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赞誉为动力,弘扬“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武汉城市精神,坚持疫情防控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推动市、区两级年鉴加快编审进度,确保“两全目标”完成,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区级年鉴申报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为实现大武汉浴火重生贡献方志力量!

扫码查看手机版

  •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