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05-11 14:05 来源: 武汉城市留言板 访问:
来信标题 |
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文献信息文字错漏严重应及时整改 |
来信人 |
**** |
来信时间 |
2022-05-11 14:12:36 |
来信内容 |
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今向你办反映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历史文献(市志及区志)文字错漏较为严重的情况,望引起重视并及时整改。 前不久,我因查询武汉历史码头史料,在你办官网“数字方志馆”上在线阅读相关史志,结果发现几种电子方志上出现大量文字错误,情况较为严重。试举几例: 一、《武汉市志-交通邮电志》 水运港口【古代、近现代港口】 1、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汉口已是“楚中第繁盛处”,泊船常在数千乃至上万艘,特在汉江和长江岸边的宗三庙、火巷和茶庵三处设立钞关。疑“楚中第繁盛处”句漏掉“一”字。 2、“先后在汉江娇口至龙王庙带、设立码头。”文中“娇口”应为“硚口”。 3、“原在城陵几、汉口水次交兑者,全部改在汉口交兑。”“城陵几”应为“城陵矶”。 【当代港口】 4、“1968~1978年在汉口府河入江处建湛家几作业区,岸线长448米。”“湛家几”应为“谌家矶”。 【近现代码头】 5、“汉口龙王庙至谌家几地段仅有轮船码头65座,”“谌家几”应为“谌家矶”。 6、“汉口沿江上起娇口、下至今江汉关有码头60余处,”文中“娇口”应为“硚口”。 7、“元路至六合路德租界江岸,设有汉堡亚米利加栈、美最时洋行、瑞记洋行、亨宝轮船公司等德商码头。”文中“元路”前面掉了“一”字。 8、“沿汉水娇口至龙王庙设置专用或共享的小火码头。”“娇口”应为“硚口”。 9、“裕华纱厂、震寰纱厂、第纱厂等。”“第”字后掉了序数。 10、“武汉有名称可考的最早码头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修建的汉口天宝巷石级码头。”据本人考证,武昌烈女渡碑刻由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任江夏知县的潘宷鼎所题刻,而且,有史料记载,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就已命名为烈女渡码头,因此,武汉有名称可考的最早码头还不是1736年的天宝巷码头,烈女渡码头比其更早。类似这样的历史问题,还有更多的新发现。 【当代码头】 11、“娇口韩家墩码头、”又是“娇口”。 12、“青蒋家墩码头、”应为“青山”。 二、江汉区志 第二节 码头 仓库 13、插图8—9说明“打扣巷码头(129世纪末)”,但是,该图片却是龙王庙码头的图片。 三、汉阳区志 第一节水路运输 14、“清末至民国时期主要渡口打东门渡、”“打东门渡”其义不明,疑有误。 15、“据《三国志》记载,三国时石阳商业兴盛,是货物集散之地。”“石阳”应为“汉阳”。 16、“木材码头4座、取油码头座、取水码头7座、”取油码头“座”字前掉了数字。 仅在这几部志书的相关章节中就发现了16处错漏,如果细查,估计每部、每章都有可能出现文字错误。 数字方志馆是一种公共共享资源,为广大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了查询史料的方便,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国家和政府为了建设和发展这种公共共享资源,也进行了巨大的投入,作为主管部门,应当好好珍惜。目前发现网上信息出现多处文字错误,造成信息不准,史料不实,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要慎重对待。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向来是史料整理研究的专业部门,也是权威部门,相关专家众多,实力雄厚,可是,网上供大众公开查阅利用的文献,却出现大量十分明显的文字错误,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其把关、校审太欠水平,也由此暴露出管理水平不够高,专业精神不够强,无论问题出现在部门内部还是外包单位,地方志办公室对此应负直接责任,不要因细微瑕疵而“失节”,自毁学术研究机构形象。要学习和赓续老一辈人严谨治学的传统,讲究认真。希望你办对此问题迅速制定整改措施,一是追究数字方志馆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内部处理;二是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对数字方志馆栏目所有上网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一次细致核校,将自查发现的错误全部更新,为市民提供可靠可据史料;三是更新信息安排在后台进行,不要因校审工作而中断日常正常查询浏览;四是在网站上开设一个信息资料纠错窗口,收集社会各界文史学者对相关资料文字错误的指正意见;五是利用此例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严谨治史”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教育,提高工作水平。 |
留言附件 |
|
回复单位 |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
回复时间 |
2022-05-22 15:18:37 |
回复内容 |
【市地方志办公室】1.及时回应,立行立改。我办党组高度重视,党组书记和分管领导分别签批意见,责成文献资料处迅速按照督办单的要求进行整改,切实降低错误率,并严肃认真对照、抓紧整改到位、及时回复有关情况。我们及时联系胡全志,告知其所反映事项已被受理。我办相关负责同志先后两次与胡先生沟通、交流情况、听取意见,对数字方志馆信息出现多处文字错误造成信息不准、史料不实而没能给市民提供可靠可据史料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并对其长期关心关注支持地方志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对其严谨治史的思想和过硬业务素质表示由衷钦佩,同时向其介绍我办数字方志馆建设的相关情况,承诺将严肃整改、限时办结。文献资料处第一时间与负责武汉数字方志馆系统建设和维护的公司进行对接,商讨整改措施和办法,及时更改市民反映的文字错误26处,同时,组织对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收藏书籍电子版进行全面校对排查,更正同类错误383处。针对网民所反映的学术方面的问题,我们已将反映的问题反馈至相关书籍编辑部进行深入研讨,并组织相关专家对这部分史料进行甄别考证,同时建议胡全志将本人的研究考证的观点撰写成文,在我办主办的《武汉春秋》“史志正误”栏目发表。2.深入研究,形成方案。市地方志办党组召开专题会议,召集文献资料处、机关党委相关人员,对整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查找根源,并就下一步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分管领导召集负责数字化加工的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和负责系统维护的武汉幸运坐标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以及相关业务处室人员进行会商,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研发新技术、加快推进整改,形成全面整改工作方案。3.正视问题,严格自查。市地方志办党组高度重视,组织有关处室进行了严格自查。此次网民反映的有关问题,反映出我办数字方志馆建设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优,需要大力加以改进提高,暴露出我办相关工作人员作风不实,责任意识不强,审核把关不严,主动发现问题不够,同时也暴露出我办有关制度不健全,上网信息审核发布、人工阅读检查、市民反映问题反馈处置等方面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此次市民反映的有关问题,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警醒,应当把它作为一次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契机,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挥方志惠民的社会作用。4.分步实施,全面整改。为切实提升数字方志馆服务质效,落 实全面整改工作要求,我们正在按如下步骤推进整改工作:(1)在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官网发布整改公告。(2)对数字方志馆收藏书籍电子版进行全面审核,达到上线标准的书籍提供市民在线全文检索、文本预览;不符合要求的暂时下线。(3)对存在错漏的书籍抓紧进行精加工,完成一部上线一部,暂未上线书籍开发PDF格式上线供浏览阅读,全部工作于年内完成。(4)已完成开发在线纠错功能,提供用户在线纠错,便于校对修改。(5)参照行业标准,对书籍采用三家不同OCR模式,避免某一软件出现错误,同时对书籍进行三人次人工校对,委托第三方进行5%抽检,保证书籍错误率低于万分之一的出版错误率控制标准。5.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数字方志馆管理制度,完善书籍校对验收审核机制,明确标准、严格落实;建立人工阅读核对制度,对上传的数字化成果逐一进行人工阅读检测,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建立网民反馈意见应急处置机制,对网民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研究核实,立行立改。 |
扫码查看手机版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