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05-31 18:05 来源: 长江网 访问:
折纸,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在74岁的李星旺心中,这门传统技艺才刚刚起步。作为武汉折纸非遗传承人,凭借一张纸,他玩起了“指尖芭蕾”,花样百出。
李星旺展示折纸作品藏羚羊。
3月6日上午,记者走进李星旺的家,倾听他的故事。
家里如同微型“动物园” 随处可见折纸作品
武汉折纸,2017年入选第四批武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李星旺作为武汉市中国折纸文化艺术推广人、武汉折纸艺术非遗传承人,从2000年开始,他就开始进行折纸艺术创作,至今已坚持23年。
李星旺家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折纸作品。
6日上午9时40分,记者见到李星旺时,他手上正拿着一张粉红色的正方形纸张在折雨伞,见记者进屋,他赶忙放下手中的半成品,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其他作品。记者环顾四周,发现李星旺的家如同一个微型“动物园”,随处可见大小不一、形态迥异的纸折作品。
阳台上,恐龙正在沐浴阳光,洁白的鸭子和头顶有着红冠的公鸡在“对视”,鳄鱼、小龙虾、蚱蜢、骏马……各自占领一方天地。客厅的墙上,含苞待放的荷花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婀娜多姿,莲叶旁鱼儿欢快嬉戏;客厅的柜子上,不仅有纸做成的老虎、兔子等动物,还有用纸折出的魔方、七角魔术星、足球、手连环等各式玩具;而在书房里,一条巨龙盘踞在方桌上,刚健有力,惟妙惟肖。
不只动物和玩具,李星旺的家里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跟硬币差不多大的螳螂、会振翅的蝙蝠、会张嘴的“笑口常开”、永不凋谢的玫瑰花……
一张纸千变万化 能折出你想到的任何东西
李星旺说,他每天早上都会在客厅的一张长桌上进行折纸创作,有时会废寝忘食创作到晚上。“折纸也要练手,尤其是学习的别人优秀折法。”这种沉浸式的兴趣爱好,让他每天精力充沛,拥有好心情。
李星旺折纸时用的纸张分为普通纸和专业纸,以普通纸居多。一张纸,在他的手里总能千变万化,折出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在旁人看来,一只老虎、一个人物折起来应该非常复杂,但他乐呵呵地说很简单。说着说着,他突然来了兴致,现场就开始折了起来。7分钟,一张白色的A4纸经过折、压、翻、塞等技法,兔子的耳朵和尾巴显露出来,稍微调整下,一只活泼灵动的兔子就折好了。
李星旺将折纸当成了一种乐趣。一张蓝色的正方形纸,折出多个条纹,压平后展开,再折再翻,就在记者好奇成品会是什么的时候,他将手机放了上去,一离手,记者才反应过来,原来折的是手机支架,而这个作品花了不到3分钟。
最让李星旺觉得耗时的还数书房里的一条拥有1444片鳞片的中国龙。李星旺介绍,这个作品耗时近半年,总长8米。在前期选材时,利用8张大纸拼成一张8米×8米正方形的纸张,然后耗时2天勾勒线条,剩下的就是折纸了。折纸中最复杂的工序是翻龙鳞,每一步都得十分小心。李星旺花费了近半年时间,1444片鳞片完成后,一条巨龙凭空诞生。明年是龙年,李星旺计划将这条巨龙拿去展出。
希望成立基地 更好地推广折纸技艺
李星旺非常热爱这项技艺,不论是眼前所见,还是心中所想,李星旺都可以让它成为纸上的艺术:鲜艳的红玫瑰、栩栩如生的天牛、时尚的都市女性……一次朋友给他看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展示纸张在不停地翻转,他非常好奇是怎么折出来的,于是开始研究,终于耗时4个小时掌握了逻辑与技巧,随后花费2个小时折出了成品,这就是他家里展示的魔术星。记者上手体验了一下,魔术星在手指翻转时会不停地转动,颇像一个解压玩具。像这样的玩具,李星旺还会做很多:会变魔术的小盒子、会翻转的纸片、会转动的魔方……
在李星旺看来,折纸并不难,关键在于兴趣。折纸非常考验创作者的耐心和巧思,创作者要静得下心来研究,尤其是微型折纸。微型折纸的作品非常小,讲究手法细腻,一番步骤下来,最少需要几个小时,多则耗费几天时间。在无数次的折叠、翻开间,一件件作品被赋予生命,可以平稳地立起来。
非遗折纸比较小众,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并不多,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传承一直是他心中挂念的事。他常常在家教小朋友们折纸,也走进公园现场折纸让市民了解这项非遗技艺。除此之外,他还常年带着作品奔波全国多地,学习交流折纸技艺,还走进深圳等地的大学,不遗余力地推广折纸技艺。
一张纸、一支笔、一瓶胶水,仅需简单的材料和工具,李星旺就可以让作品活灵活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艺术源于生活,李星旺觉得折纸也是细心观察生活的体现。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在武汉市内成立一个专门的基地,这样他可以将折纸作品展示出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对折纸产生兴趣,感受到它的魅力,并传承这份非遗技艺。
扫码查看手机版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