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0-07-22 11:07 来源: 长江日报 访问:
7月21日,在武汉驻足43天的“梅姑娘”,和大家挥手告别。不过今年出梅后,雨水暂时还不会轻易离开,未来一周,阵雨将时不时“串场”。另外,近期气温抬升明显,7月底前后武汉将开启酷暑天气。
武汉入梅始于6月8日,较常年提早了9天(平均6月17日),整个梅雨期长达43天,较常年平均(24天)偏多19天,不仅创下本世纪之最,也成为24年(1996年56天)来最为漫长的一个梅雨期。平均雨日多达30天,较常年偏多13天。
6月8日至7月19日20时,武汉在梅雨期间也发生了8轮强降水(6月9日—10日、6月12日—13日、6月15日夜间、6月20日—22日、6月27日—29日、7月2日、7月4日—7日、7月18日—19日),较常年同期偏多5轮。其中江夏区乌龙泉站以日降水量472.3毫米(7月5日20时—6日20时)和小时雨强88.3毫米(7月7日4时—5时)创下极端值;蔡甸暴雨日数(9天)刷新历史同期极值。
此外,由于阴雨不断,梅雨期阳光难觅,气温偏低。入梅以来湖北、武汉平均气温都较常年同期偏低1℃以上,全市平均日照时数104.1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148.7小时,排1961年以来倒数第1位。
链接>>>
“梅雨季”缺乏日照 谨防身心“长霉”
长期没有太阳的照射,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哪些影响?该如何进行预防、治疗?多科医生从心理、身体、健康等角度,为市民进行健康提醒:梅雨季缺乏日照容易让身体和心理“长霉”。
心理:勿熬夜合理发泄情绪
最近,连绵阴雨难以见到阳光,一些中老年人容易感到胸口不适、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即使年轻人也常常难以入睡、爱发脾气或者容易产生低落的情绪,心情也变得“阴雨绵绵”。
武汉市武东医院心理科主任赵孟建议,在连续的阴雨天中,当察觉到自己心情低落时,要避免独处,应多和家人朋友聊天交流;可以选择羽毛球、游泳等室内运动项目,减少肌肉紧张,从而达到发泄情绪的作用。烦闷时可以看看喜剧片、找点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在梅雨季节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晚上尽量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雨天时营造温馨的室内环境也可以改善情绪。
生活:居家防霉 食物热透
武汉市疾病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消毒监测室主任许慧琼提醒市民,梅雨季节,家中的衣服、食物,甚至墙壁可能被霉菌侵袭。因此,衣服要常洗常换,有阳光时可暴晒4~8小时,没阳光时可按产品说明书加入适量的衣物消毒液进行洗涤,通风晾干,也可烘干后晾在开了空调除湿的房间干燥;存放的衣服棉袄彻底晾晒后再入柜贮存,可在衣柜内放置防霉、吸湿、除湿等用品;定期清理鞋子,可用烘鞋器烘干存放。
食物应尽快食用完毕,不要长期摆放暴露在空气中;剩饭、剩菜应放入冰箱保存,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餐(饮)具可煮或蒸至少15分钟,消毒后的餐饮具不可再用抹布重新擦抹,要干燥保存。
有阳光时开窗通风,注意卫生间、厨房等潮湿地方消毒。
扫码查看手机版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