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02-28 16:02 来源: 方志武汉 访问:
民俗传统
每年的元宵节,黄陂区的农村举办元宵节的活动,在蔡榨、六指、王家河、前川、横店、祁家湾、天河、李集、罗汉等街道村湾都有俗称“玩灯”的民俗保留。
黄陂人讲究“月半大过年”,可以不回家过年,但必须回家过节,过年过节就是为了看灯。大多集中正月十三到十五、十六这几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齐聚一堂,搭好篷房,备好酒宴,共话家常。
正月十三,黄陂农村就开始“启灯”仪式,这一天全村老少集中在一起摆神案、焚香祭祖、“点灯”, 请人“说彩”(彩词多是恭贺的,说彩人每说一句彩词就要敲三下锣鼓,寓意好兆头)。一般是白天玩“龙灯上庙”,晚上看舞“狮子”。一般的村子以两条龙灯、两对狮子,大一点村子甚至达到五条龙灯。
各村都会由村里的“头人”(当年牵头的人)负责组织活动,春节前后着手收“灯钱”(费用筹集)、选 “马脚”(即玩“僵狮子”的人)、备“搭红”(村民在龙头上挂祈愿符)。
龙灯
焚香祭祀
为龙“点灯”
“搭红”
(村民采用红布,写上祝福语,挂祈愿符)
“启灯”仪式之后,伴随着锣鼓鞭炮声,龙灯和狮子绕村一圈之后“上庙”。到庙上舞龙、舞狮,有祛病、消灾,祈求平安、祥瑞之意,场面最为热闹。
正月十四一般不玩灯,要“晒灯”,为正月十五做准备。
正月十五白天,龙灯正式“上庙”庆祝。重头戏在“晚上”的舞狮。有的村玩俗称的“醒狮子”,有的村玩俗称“僵狮子”。“僵狮子”即被僵住的舞狮子,是一种舞狮的游狮活动,据传起源于唐代,僵狮子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的黄陂和孝感两地一带元宵节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尤其以黄陂的僵狮子最为有名。
正月十五晚上一般都有壮观的“游灯”(或称“转灯”)场面,“舞狮”要到家家户户,为各家各户祈福消灾,每家要准备烟花鞭炮、糖烟饮料等迎接祝福的到来。
正月十六、十七“送灯”结束。则要“烧灯”,保留“灯衣子”,转交给下一年的“头人”。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陂的“僵狮子”是当地人的骄傲,一直是僵狮子民俗民风最盛的所在。每年生活外地的黄陂人在元宵节这几天都会纷纷赶回来,共同庆祝元宵节。
扫码查看手机版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