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10-27 17:10 来源: 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访问:
2021年,武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指导组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突出“一领两用三加强”,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守正创新、有力推进,持续广泛兴起学习教育热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中央指导组先后7次来汉调研指导,对武汉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简报刊登推荐武汉市经验做法9篇,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发布114篇,省简报刊登推荐90篇,《人民日报》11次报道百年党史中的武汉篇章,央视“新闻联播”栏目10次报道武汉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全市上下形成“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责任,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中共武汉市委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按照党中央部署和湖北省委要求,迅速召开全市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全市贯彻落实意见和庆祝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多次听取党史学习教育情况汇报,制发《武汉市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工作方案》和市级重点实事项目清单。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对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作出批示,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委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区委书记座谈会等各类会议上多次部署推动,并赴武昌区调研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不断推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强化统筹协调。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主任办公会和座谈会,加强对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统筹指导。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工作进展周报机制、联络机制,制定党史学习教育考评计分办法,将全市重点工作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党建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武汉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积极发挥归口管理作用,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上下贯通、同频共振,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指导督导。市委组建15个巡回指导组,对全市各区(开发区、功能区)、市直单位、国有企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情况进行全面督导。坚持对标对表,紧扣党史学习教育阶段要求、步骤安排和规定动作,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巡听旁听、个别谈话、走访调研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总结典型经验,指导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做到边学习、边检视、边整改、边提高。
二、抓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领导干部带头学。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认真学习指定材料基础上,开展党史集体学习8次,赴中共五大会址、武昌船舶重工集团双柳厂区进行现场教学,组织百年党史四个时期专题研学。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举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市领导带头讲党课、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也采取专题报告会、专题研学、专题读书班、专题党课和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开展党史学习。
全体党员深入学。全市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干部自学的基础上,采取“三会一课”(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议、党小组会议,党课)、主题党日、集中宣讲等形式组织开展学习。市委组织部开展“党课开讲啦”暨“百年党史·红色传承”主题党课活动,组织讲授主题党课2.9万场次,评选市级优质党课100部。市委党校将党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干部教学体系,开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学习中共党史,汲取前行力量》等课程,引导广大党员深学细悟。
广大市民踊跃学。组织“学习强国”武汉学习平台党史知识挑战赛,全市累计24万市民线上参加,完成答卷800余万份。参与全国党史知识竞赛,“红色荆楚队”取得预赛第一、总决赛第三名的好成绩。开展“上学习强国,品江城书香”年度积分兑换和“七一”、国庆、“喜迎党代会”特别活动,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注册学员激活率从年初的85.2%提升至93.9%,激发起全社会学习党史的热情。
三、多元化宣讲,多层次宣传,全方位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
“两团多队”宣讲入脑入心。组建市、区两级党委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2000余场,推出党史专题宣讲精品课程菜单,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开展多样化宣讲(含百姓宣讲)10000余场。青山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推出“党史宣讲进校园”“对话百年、声动大城——国资国企党委书记讲党课”“永远跟党走·百名先模说成长”等党史宣讲品牌活动,发掘培育江汉区社区“微论坛”、汉阳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接力者汉阳行”、武昌区“周周讲”、黄陂区“木兰红枫”等百姓宣讲特色团队,让宣讲在基层冒热气、聚人气。
全媒体宣传出新出彩。市属媒体围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重大主题开设专题专栏,推出“华彩长江·激越百年”“寻找21颗初心”大型寻访报道以及《百炼成钢·总书记讲述的党史故事》《经天纬地一百年·英雄城市党旗红》系列特刊。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开设“新赶考,新胜利”专栏,推出《不懈奋斗》等系列主题报道。制作纪录片《东湖往事》在央视播出。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网络直播,组织“学习强国”武汉学习平台“微慕课”宣传展示活动,征集“微慕课”作品1500余部。原创视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是谁?这是我们的答案》等被人民日报APP首页首屏推荐。
四、扎根“红色沃土”,立足“英雄之城”,丰富拓展学习内容
用好红色资源。整合全市145处重要红色资源,发布《武汉红色旅游地图》,“红色武汉·英雄城市”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共五大会址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武汉革命博物馆“紧急时期的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游客接待量达1300余万人次,红色景区热度再攀新高。开展“百年征程忆初心——武汉红色故事汇”活动,举办“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先进事迹报告会,网上网下观看人数超过400万人,生动展现新时代武汉市党员干部的良好风采。京剧《母亲》、楚剧《向警予》等红色剧目精彩亮相第17届中国戏剧节,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鲜活。
用好抗疫“大思政课”。在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中,向155个国家驻华使节讲述武汉战疫故事。举办“英雄战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专题展陈”,全景展现英雄城市、英雄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壮举。开展寻访“平凡普通战疫人”活动,邀请劳动模范、医护人员、社区干部进学校讲述战疫故事,推动“抗疫精神进校园”。成功举办武汉市庆祝建党百年大型主题文艺演出《初心闪耀英雄城》,“百年辉煌·武汉记忆”全国美展,参与拍摄抗疫题材电影《中国医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推出话剧《逆行》、杂技剧《英雄之城》等一批文艺精品,红色血脉通过舞台艺术、影视作品浸润人心。
五、突出青少年,面向全社会,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分类指导、精准滴灌
加强青少年学习教育。把思政课作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抓手,在全市广泛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发布全国首部完整的校园红色教育资源图谱,形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童心向党”等学校思政品牌。以“我的青春正当红”为主题,开展“青春向党·奋斗强国”风采展示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党建》杂志刊发《上好百年党史“必修课”,让红色基因融于青少年成长血脉》,推广武汉市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做法。
加强“两新”组织党员学习教育。针对“两新”组织党员多、流动强、组织难等实际,选派4700余名“两新”党建指导员全覆盖联系指导,扎实开展“千局联千企”“处级干部联系服务规上企业”活动,通过讲专题党课、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等方式,广泛凝聚思想共识。针对“两新”组织涉及领域广、行业类型多的特点,聚焦重点区域、重点群体,打造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江城红领驿站”,让民企党组织“握指成拳”,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性。高德红外、卓尔控股、直播优选、汉正街中央服务区集聚区、莆田商会等武汉“两新”组织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加强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按照“一方隶属、双重管理”原则,指导各区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联党员”等特色活动,动态跟踪、系统考评参学情况,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用好网上“思政课堂”、微党课、短视频等,举办“一线党旗红”等6个专题26场直播,吸引3200余万人次线上参学,让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引导流动党员就近就便下沉社区开展党史宣传、疫情防控、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让流动党员“学习见实效”。
六、坚持实干为民,聚焦急难愁盼,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见效
领导干部带头领办。按照“小切口、影响大、能办到、群众普遍受益直接受益”的原则,突出疫后重振和民生补短板,建立“真情关爱、暖心惠民”十百千实事项目库,市领导带头领办重难点项目16个,市管领导班子成员全覆盖领办实事项目1080个,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从中遴选100个市级重点民生项目直接跟进督办,受到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充分肯定。全市先后完成33.6万套“问题房”登记办证工作,新建改造供水管网40千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616处,老旧小区改造455个。建成常急结合三甲医院4家,新增入学入园学位8.46万个,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34个,117万名中小学生全覆盖建立视力筛查档案,98万人次参加职工医疗互助活动,6.1万名困难妇女享受特定疾病医疗安康保险。百万市民联动反诈防骗预警体系日益完善,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系统“法指针”推广运用。建成“职工心灵加油站”51家。建成2149个数字农家书屋,打造3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建成343公顷的“光谷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600个“江城蜂巢”,为3万余名快递小哥提供暖心服务。持续推进“红色物业”高质量服务、高效能治理、可持续发展,全市自管物业小区专业帮扶率、物业服务问题处理满意率大幅提升。
基层党员积极行动。在市委示范带动下,各区各单位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我是党员当先锋”“争做党员志愿者”等形式,组织全市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办理实事项目1.5万件,引导广大党员结合实际办实事48.8万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党组织建成小区党群服务驿站1630个,组建小区党组织4382个,发动居住地报到党员和自管党员“认岗、认事、认亲”。村党组织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五化兴乡”,扎实开展“国企联村”,推动15家市属国企党委与40个农村联合党委结对,带动各类投资超过20亿元。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设置创新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五大先锋”示范岗3500余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在律师、快递、物业等行业党委领导下,创新“法律服务在线点单”“江城小蜜蜂”等特色载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践。
群众检验活动成效。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活动请群众参与、过程让群众监督、效果由群众评判。建立公示践诺制度,通过层层“晒任务、亮进度、比成效”,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遴选30名基层代表,组建“群众评议团”,通过实地看、现场问、座谈议、即时评,开展10场实地调研,帮助责任单位查漏补缺,工作做法被人民日报刊载。
经过党史学习教育,全市党员干部受到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历史自信、理论自觉、政治意识、革命精神、时代责任大大增强,进一步筑牢了信仰之基,进一步砥砺了忠诚之心,进一步恪守了为民之责,进一步激扬了奋进之志,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武汉市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总体定位,坚决扛起湖北省委赋予的“一主引领”重大责任,加快疫后经济全面恢复、增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激发改革开放活力、办好民生实事增进人民福祉,实现GDP年度增长12.2%,推动经济重回“主赛道”,跑出“加速度”,交出“全年精彩”的武汉答卷,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做到了受教育和开新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市上下深刻体会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必须坚定坚持“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人民至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城市高效能治理、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确保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行稳致远;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巩固拓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市委宣传部)
扫码查看手机版
相关附件